天天报道:硬折扣店ALDI与大卖场沃尔玛,两者的顾客群体为何是相似的?
2023-03-12 11:01:20 灵兽山

【文/灵兽山 天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ALDI的顾客群为何与沃尔玛差不多?前者是单品年采销量6000万欧元的硬折扣店,后者是已经没落的大卖场业态,两者却都服务于大众消费群体,这在消费分层阶段总觉得很矛盾。一般认为满足平均化需求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类似的业态逐渐没落了,但ALDI却否定了这个逻辑。

平均化需求说的是大卖场兴起的时代,彼时商品不够丰富,消费者可选择的不多和购物渠道单一。无论个体的经济和消费能力如何,在生活必需品层面,最好的甚至唯一的选择就是大卖场,商家提供的商品满足的是大众平均需求。如今随着消费多样性、全渠道零售以及商品极大丰富的出现,平均化需求已经被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替代。

消费分层是大卖场模式失效的主因之一,它在逻辑上有几个认知是明确的:一种商品(业态)不能卖给所有人、细分市场(客群)也可以做很大、差异化(定位)是必然选择。这些认知有的早已存在,总的来说就是如果体验感这个比较优势做的不好,满足大多数人需求的实体业态是无法生存的,因为每类客群的需求都无法满足,都做不大就没有利润,成本就无法支撑经营。

折扣店是低价格和高性价比的定位,软折扣店中的进口食品临期折扣店,还有处理尾货的奥特莱斯业态,以及硬折扣店中的山姆会员店、ALDI(国内叫奥乐齐)和Costco,基本都遵循低价和性价比这两个原则。相对来说后者更具有竞争力,因为硬折扣店的自有品牌必须占很大比率,这样与同类同质品牌相比,才具有折扣优势。

折扣店感觉是服务低端消费者的业态,但ALDI的主要顾客群体和平均化时代的沃尔玛差不多,那时的大卖场几乎汇集了中高低端所有客层。之所以如此,说白了就是ALDI的商品力能吸引所有人,可见无论消费形式怎么变,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多花钱。简单地说,就是极致的商品力对所有顾客都有杀伤力,杀伤力可以消弭一部分需求多样性。

看看几个数据,ALDI单店平均面积1100平米,sku数量在1400-2000个之间,比几十平米3000个sku的便利店还少,其中原创自有品牌占到90%,比商品研发能力最好的7-ELEVEn还高,后者原创商品在70%左右。当然业态定位和功能是不同的,但也说明ALDI的商品力足够好,两个业态的单品管理都很强,因为ALDI同一商品的重复数量很少,若没有单品管理能力是做不到的。

可见在零售演进过程中,消费分层、差异化和多样性、供应链和会员制、数字化营销和全渠道经营、以及人效品效坪效提升等等概念和现实存在都很重要,也需要不断更新。这些存在总在影响人的思维,虽然这种影响大多数是有益的,但太多了反而干扰了基本认知,甚至去走捷径违背长期主义的商业规律。

ALDI能满足平均化需求,显然与熟悉的演进规律不符,销售如此之高的实体店更是不可思议,但它就在那。总之概念和现实存在都需要学和用,不过它们有些是基础设施并不是竞争力,有些一直在变只是一种现象,有些是方法论而非本质,有些是趋势方向并非能力,也有些只是工具不是解药。如果经营中坚持商品力为核心,再去有效组合这些存在应该是最有效的,当然要在不同阶段量力而行。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