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7月25日最后一天营业
到晚上7点结束。
26日开始装修改造。”
最近
在长春食品商店购物的顾客们
听到了这样的提醒
店门口的告示上
也通知了具体的闭店改造时间
淮海路上的第一家国营食品商店——知名老字号、71岁的长春食品商店拥有众多中老年粉丝,也吸引着年轻顾客的目光。这段时间,不少顾客都赶在“暂别”前夕,再来采购一次,也提出了对于改造的期待:首先是要与淮海路的风格保持一致,布局空间要让人逛得起来,最好还能有机会重温童年美食。
据长春食品商店介绍,新的商店预计在今年中秋节左右和大家见面。在闭店期间,商店会在淮海中路605号叙友茶庄增设商品临时供应点,供应卷烟和酒类商品。
(相关资料图)
根据店方的介绍和公布的效果图,新店以“摩登生活”为设计理念,从外立面以古铜色、金色为主色调,并在标志性的六扇大门上勾勒出石库门风格的抽象线条。细节当中,不少创意元素是从最能代表淮海路的法国梧桐树和西式建筑里提取的。改造后,底层铺面经营面积为500多平方米保持不变,二楼原来的办公区域将划出100多平方米改造为体验区域。
品牌方面,基本定位为“三分之一国际影响力品牌,三分之一沪上知名品牌,三分之一长春自有品牌”。计划西边保持集中展示特色,成为名特优食品的集合区域。中部设两个独立的对外经营区域,经营自有品牌的熟食和糕点。东面引进时尚的茶饮品牌和预制菜,同时扩大洋酒和名牌酒的销售专柜,打造淮海中路上特色的酒类销售场所。 前天不少市民朋友赶上了囤货末班车闭店前最后几小时阿姨爷叔折扣扫货好划算
在淮海中路光明邨的斜对面,黄黑色的脚手架已经覆盖了建筑物的外立面,不时有顾客从一个门洞内走进走出,他们有的花白头发,有的推着婴儿车……很是一番忙碌热闹的景象。
一回头,看到对面的糕点柜台“全场8.5折”,忍不住又心动了。金女士表示,再买点沙琪玛,看电视的时候吃吃很好的。” 顾客希望在老字号重温经典美味改造后,对于长春食品商店的新面貌,老顾客们有着怎样的期待? “我希望,首先是要与淮海路高雅、精致的风格保持一致,延续原来大气、敞亮的格局。布局方面,要留出可供顾客行走、观看的通道,让顾客有逗留、徘徊的余地。因为像我们这样的主妇,买东西都要花时间挑选的。店堂宽敞,顾客才有逛的心情,商店才能留住人。”徐女士表示。改造后,商品的特色会有哪些变化,也是顾客关注的话题。
店方介绍,长春食品商店将继续保持原来传统的优势的产品,同时还会新增消费者喜欢的一些熟食类、糕点类,包括还会增设茶饮咖啡等等一些新型的业态,来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长春是老字号,如果能让我们重温童年的经典美味,那就更好了。”85后顾客晨婷,奶奶家就在妇女用品商店旁边的弄堂里。“小时候,我常去买三块钱一包的稻香村鸭肫,偶尔还会吃一次十块钱的进口橡皮糖。”晨婷记得,以前的鸭肫是用纸包的,味道相当鲜美,“后来市面逐渐看不到了,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还有一些小零食,比如超霸柠檬立波糖之类,刻在了童年的回忆里,希望还有机会再吃到。”
放眼店内,前来“扫货”的人群围绕各个有店员驻守的柜台,部分货架已经空缺,卖完不再补货。
而仍在售的商品许多都贴上了黄色的特价标签,部分还贴出了原价,对比十分明显。
粽子柜台前围绕着不少询价的阿姨爷叔。虽然端午已过,但五芳斋粽子一款105元的礼盒,特价30元还是非常让人心动。
隔壁的保健食品柜台,一些顾客也正在挑选。一名店员拿来了一张粉底黑字的“全柜七折,虫草除外”告示,正找胶带要往后面的货架上贴。
其实,王师傅如今是退休返聘的状态,装修的这几个月他也正好休息一下。除了芝麻核桃粉,店里还有什么是最推荐购买的?王师傅指了指人最多的海参、鲍鱼、南北货柜台:“那边打折,很多人在买火腿。” 走到店内的这一角,每个柜台前都有阿姨爷叔在精挑细选,收银柜前更是排出了长长的队伍。一块“本柜全场七折优惠”的牌子竖在那里。 金女士是住在附近的居民,之前已经来过了。想到今天是最后一天,不由得又心痒痒,趁着白天有空过来再逛一逛,看看家中备货还有什么可以“查漏补缺”。 看到南北货柜台这么热闹,忍不住也翻捡起来,最后又买了两块,一块是兰丰金华火腿,每次切一小点放在炒菜或汤里吊吊鲜味很管用,另一块五花风干肉,用水清洗后蒸、煮、炒都行,适合给素菜里带点荤的滋味,清淡又鲜美。站好最后一班岗43年工龄老师傅笑眯眯迎来送往
顾客们在忙着“扫货”的时候,店员们也在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 自毕业后就在长春食品商店工作,迄今已经43年工龄的王师傅,昨天依然尽职尽责地站在芝麻核桃粉的柜台后面,笑眯眯地迎来送往一位位新老顾客。 “7折”也不是硬标准,对于扫货量比较大的顾客还有优惠。“之前卖掉好多啦,参芦头就剩这点了,要不要,全部要的话可以五折。”店员向杨浦区来的周阿姨推荐泡茶的参芦头,原价800元一斤,但如果“全部扫货”的话相当于只要400元。周阿姨有些犹豫:“好像吃不了那么多。”
“放冰箱速冻箱里,不会坏的!而且这东西轻,看着多其实没多少。”
最后一称重,还没满500克,周阿姨只花了三百多元就买到了满满一袋“参芦头”,打算回家洗一洗晒一晒,然后冻起来慢慢吃。